NEWS ARCHIVE



第六屆社會工作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研討會暨第四屆林護傑出社會工作獎頒獎典禮順利召開


         2016年3月11—12日,第六屆社會工作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研討會暨第四屆林護傑出社會工作獎頒獎典禮在北京大學順利召開。此次研討會由全國社會工作研究生專業教育指導委員會、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和北京大學-香港理工大學中國社會工作研究中心等學術機構聯合舉辦。國際社會工作教育協會主席、來自印度、新加坡、韓國、義大利等國家以及來自內地、香港、臺灣地區的兒童保護、家庭社會工作、社會工作教育等方面的專家、政府官員以及高校師生260餘人參加了此次研討會。

        開幕式由全國社會工作研究生專業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會長王思斌教授主持。民政部社會工作司司長呂曉莉、北京大學副校長李岩松、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阮曾媛琪分別致辭,祝賀研討會召開,並闡述了會議主題的現實意義。

        本次研討會圍繞家庭、社會變遷與社會工作教育,社會轉型中家庭變化與兒童發展,兒童及青少年社會工作的實踐幾個核心論題展開。

        國際社會工作教育協會主席Vimla Nadkarni教授就家庭重要性以及不同形式和形態的家庭對家庭成員生活及社會的影響做了主題報告,指出社會轉型帶來了家庭類型的多樣化,並對家庭成員正常生活產生重要影響,社會工作教育必須予以積極回應;臺灣東海大學曾華源教授從華人社會文化的角度介紹了臺灣兒童少年與家庭社會工作的發展。

        香港理工大學陳沃聰教授對亞洲家庭的和諧與衝突,以及通過家庭教育預防家庭暴力的策略進行了分析。新加坡學者分析了亞洲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問題,來自韓國、孟加拉的學者介紹了本國的家庭和兒童現狀及社會工作的干預經驗。義大利學者從系統的角度闡述了家庭社會工作理論與實踐。學者們的經驗介紹和分析對於分析中國問題富有啟發。

        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愛保護、困境少年兒童服務成為國內學者關注的核心話題。今年年初,國務院發佈了《國務院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意見》指出,專業社會工作者等社會力量要發揮積極作用,著力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在生活、監護、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參加本次研討會的國內社會工作學者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對農村留守兒童及困境兒童的現狀,家庭應該負有的責任與失責,社會工作在服務農村留守兒童及困境兒童及困境兒童中應該發揮的作用及條件做了比較充分的分析。陸士楨教授指出了農村留守兒童生存和發展的問題。徐永祥教授系統回顧了我國家庭政策的演變,指出要通過科學的家庭政策支持對兒童的關愛。馬鳳芝教授、高萬紅教授等從抗逆力的角度,闡述了未成年人社會工作服務的經驗,彭華民教授、費梅蘋教授從青少年司法社會工作的實踐和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督導的角度,闡述了青少年社會工作的經驗及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

        實際上,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愛保護是政府、社會、家庭應該共同參與、協同解決的問題,與會者強調了家庭在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愛保護中的主要作用,但是也指出,在城鄉社會分化、社會貧富分化的現實背景下必須制定有利於家庭發揮關愛保護作用的家庭政策,讓家庭能夠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北京大學王思斌教授提出了可行責任的概念,認為家庭必須有實際的、可以真正能承擔的責任,要積極發展家庭社會工作。在家庭因各種原因實際上不能履行關愛保護兒童的責任時,政府、學校、村級自治組織、社會力量要積極補位,承擔責任。

        研討會還舉辦了分論壇,圍繞困境兒童社會工作、青少年社會工作、家庭社會工作和社會工作教育展開了深入細緻的討論。

        研討會期間還舉行了由香港林護基金支持的“第四屆林護傑出社會工作獎”頒獎禮,對傑出的社會工作學生、社會工作實習專案、社會工作服務專案和傑出社會工作學人進行表彰。

       會議期間,國際社會工作聯盟大中華及東南亞區域資源中心揭牌儀式也同時舉行。該區域資源中心的成立,有利於進一步促進內地社會工作的發展,同時提供了一個內地與海外社會工作的交流與合作的平臺。

       與會者一致認為,本次研討會召開及時、探究的問題有理論深度和現實關懷,我國應該積極發展家庭社會工作和兒童青少年社會工作,積極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人的關愛服務的戰略部署,回應家庭變遷和困境兒童的挑戰,保護兒童、複健家庭,推動和諧社會的建設與發展。